http://www.wangf.net/vbb2/showthread.php?postid=90455
阴山行记
老冷
趁着国庆长假,“三至十四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多元环境”课题组部分成员,进行了本课题第一次田野调查——题目可暂定为“阴山历史地理考察”。考察范围为北魏六镇的武川、怀朔和沃野三镇地域,从交通线来说,东起白道,西至鸡鹿塞。我们一行五人,9月30日夜从北京西客站乘坐K89,10月1日晨到达呼和浩特,早饭后即北出白道,开始此次的阴山之行,到10月4日下午回到呼市,当晚乘坐K90,10月5日晨回到北京,历时凡五天。下面简要撮述所经所见,或有重大遗漏,尚祈考察队各位同仁补正。
一 白道和武川
10月1日上午9点半,乘坐租来的金杯小面包,自呼市北行,前往武川,所走的路即古之白道,为古今穿行阴山主要路线之一。从坝口入山,渐行渐高,约十公里到达分水岭。从山顶俯瞰,白道从平原沿河谷蜿蜒至山巅,清晰如画。
气温较低,虽然天空晴朗,太阳高照,在山上还是感到寒冷。百草正在枯黄,朔风劲吹,长草瑟瑟,攀爬上山时大家都气喘吁吁。
现代公路在过山的这一段有过几次变化,古代的所谓白道也不太可能就是固定在一条线上的。大致上这一带应当就是最主要的过山之地。山上有个敖包,应当和此地交通上的重要性有关。
过山之后,很快抵达武川县。北魏六镇中武川是唯一保留镇名的。现在武川以出产优质莜面和土豆著称,可惜我们没有多停留,我们只是买了两箱饮料,就向西继续赶路了。
武川全境都在阴山北麓高原上,平敞开阔,今天枪盘河与东河滋育了主要的农业区,可以想象古代这里必是肥美的牧场。北魏设武川镇于此,固然是因防守白道要塞,可是如果没有足够规模和质量的水草条件,设镇就不大可能。
北望阴山,20多公里的距离,竟如近在眼前。
从马王庙西行,经东土城子到西乌兰不浪,再折向西南。一路上道路右边,地图上标着“成吉思汗边墙”,其实就是金界壕。金界壕在草原上是沟漕,在黄土塬上则是夯土墙。我们在一处明显保留至今的土墙边停车,稍作逗留。
附近是静谧的农田和山坡。
农田里有已经收割的燕麦,稀落的向日葵和埋在土里的马铃薯。
天蓝蓝的,四野无声。
虽然有点冷,但是就这样站立在古今差异不太大的地方,总有特别的新奇感。
到腮忽洞以后,离开马路,走河床沙砾路,向东南绕至土城子村看一座古城。这个土城子,据考察队里的全能专家大雨推测,应属金界壕的西端的戍城。
古城附近都是农田。
远看阴山,白杨金黄。
再回到腮忽洞,继续西行,爬过一座小山,很快就驶出了武川县界,进入固阳县了。
10-07-2003 02:46 AM
二 固阳县与怀朔镇
武川县与固阳县的分界,是一片山地,这片山地把两县分为两个不同的山间缓坡盆地。北魏的怀朔和武川两镇,应当也是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区隔开来的。今天的固阳,大致就相当于古之怀朔。据考古文物工作者调查,北魏怀朔镇境内有相当多古城遗址,虽然未能判明各古城之间的关系,但可以断言均属于北魏怀朔镇。
进入固阳县界,最鲜明的变化就是沥青马路立刻变成了沙土路。从此开始,我们一路上所走的道路,沙土路就多于沥青路。有些地段,沙土路正在整修,可能即将铺上沥青,无法通行,汽车只好走便道,很多便道其实就是河床。从武川进入固阳不久,我们就上了河床沙砾路,摇摇晃晃,飞尘如烟。有一段便道是利用了从前的公路,狭窄泥泞,货运卡车把路面轧得沟壑纵横。有时候我们还得铲土挖沙,把陷在河床里的汽车推出来。这样的路况,加上我们这辆面包车基本不具备越野能力,所以整个考察期间,消耗在路上的时间,比预计的多了岂止一倍。
路上的耽搁,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我们没能吃上午饭,晚饭也是快九点才吃上,因为到达固阳比我们预计的晚了差不多四个小时。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离固阳县城还有十来公里呢。隔着汽车玻璃看落日,就成了我们每天忍着饥饿赶路时的唯一享受。
晚上八点半,进驻固阳宾馆。固阳县城干净也安静,除了有个地方在搞喷泉舞池,大概属于国庆活动吧。
10月2日晨,呼吸着古怀朔的清甜空气,离开固阳县城北行。县城北郊的河道里竟然还有流水,不似地图上显示的那样是干涸的河床,可能得益于今年初秋的丰富雨水。这条河就是古石门水,是怀朔盆地的最重要河流,也是今天昆都仑河的上源。就是这条河,使怀朔古镇得以建立。
关于怀朔古镇城的所在,有不同说法。我相信就在石门水两岸,距今天的固阳县城不远,据《水经注》的说法,也在汉光禄城附近。当然,石门水的河道,未必古今如一,但这个由石门水冲积形成的山间平原,必是古怀朔镇的中心地带无疑。
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固阳县北兴顺西一带,有怀朔古城的遗址。我们沿包头至白云鄂博的大路北行,进入一条山谷。路西的山上,有秦长城。
到了兴顺西的郭家壕,向西驶上沙土路,经五一农场、朱换地、张发地等几个村庄,来到一座古城前。
这明显是一座汉魏古城,应当就是北魏怀朔镇的北边戍城之一。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座三角城,只开一门,每角凸出一个马面。
虽然城内外建筑一无遗存,但是城墙保存良好,城内上墙的马道也基本完好。
《魏书》说并州太原有三角城,这一点为北齐墓志所证实。今天西北地区的地名中也有一些,比如甘肃的榆中、民勤和平凉,都有以三角城为地名的。只是这些三角城都没有保存下来。保存下来又以三角城为名的古城,只有青海海晏的汉西海郡郡城,虽然以三角为名,却是接近正方的古城。以我见闻所及,完整保存至今的中古古城,似乎只有固阳这个三角城。 三角城外,是大片的农田。
从三角城出来,继续西行,到斗铺,折而向南,到四分子村,河谷进入峡谷,地名是石门子。这里地势险隘,南扼直通古石门障的要道。
我们折而东行,过了一片风景美丽的河谷(河泉沟)之后,经协合义、上窝儿沁壕,回到固阳县城。然后西南行,来到古石门障的北口,今毛家圪堵镇。时间是中午两点,在毛家圪堵的一家苍蝇乱舞的小饭馆吃午饭。一般地说,从毛家圪堵向南,沿昆都仑河河谷(古石门水)穿越阴山南抵河套,是古代阴山南北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这也是怀朔设镇的主因。就我们所见,怀朔盆地比武川更开阔,更有平原农业的气象。北魏六镇中怀朔镇最重要,原因大概在此吧。
午饭之后,我们从毛家圪堵向西,进入乌拉特前旗。经过了一长段艰难的沙土路之后,穿过一个很大的镇子大佘太。这里正在举办乌拉特前旗物资交流会,车水马龙,烟尘滚滚,比起一路上全然不见鸡犬人踪的那些村庄集镇来,大佘太算是一大都会了。可能这个交流会十分重要,我们在出镇向西五六公里之后,遇到的牧羊人,还问我们是不是来参加交流会的。
继续西北行,快进入乌拉特中旗时,道路南方,乌拉山北麓,出现了连绵的沙丘。可以判断著名的乌梁素海就在附近不远处,可惜道路不能通达。
天色已晚,我们赶紧赶路。进入乌拉特中旗不久,汽车还在沙土路上颠簸摇晃的时候,太阳再一次西沉了。
很快就看到了美丽的新月。
我们享受着乌拉特的落日和新月,在暗夜里前行。一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抵达本日的目的地——五原。五原显然比武川和固阳繁华得多,宾馆气派,饭菜可口。我们已经身处河套平原了。
10-07-2003 01:51 PM
三 高阙与鸡鹿塞
在北魏沃野镇的故地上,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拜访高阙与鸡鹿塞。 早饭后出发,再过乌加河,回到昨夜到过的路口,向西沿狼山—阴山一脉的南麓,欲西行直接到达高阙。走了一阵,因为修路,道路隔断,只好返回,三过乌加河,回到五原,走五乌公路(五原至乌力吉),四过乌加河,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狼山镇。从狼山镇北行,走了不多久,远远就可以看到前方两山并峙,突兀挺拔,这就是著名的高阙了。
高阙两山之间的河谷,就是古代高阙路所经,汉唐之间北出大漠,高阙是重要通道。我们沿着河谷驱车入山。
河谷时宽时狭,宽似旷野,狭如石门。两边石山植被稀疏,碎石满谷。
有的地方呈现荒漠景观,虽然我们见到了牧羊人和羊群,也遇见山岩上成群的、漂亮的石鸡,但这里还是给人毫无生命的强烈印象。
这里让我常常回想起天山南麓。和天山南麓一样,这个河谷里也有很多榆树。
穿越狼山的这个河谷,差不多有十公里长。过山口的地方,更象是一道石门。
过了这道石门,眼前骤然开阔,满眼黄土山地,令人惊奇的是,黄澄澄的山地之间,有一汪蓝湛湛的水库。
虽然饿着肚子,大家还是对这个地方恋恋不忍去。逗留一阵,上车返回。回到狼山镇,继续沿五乌公路,前往陕坝(杭锦后旗),在那里吃午饭。回望高阙,愈觉其高如阙。
在陕坝吃过午饭,继续沿五乌公路向西,前去探访鸡鹿塞。经过三道桥、太阳庙等几个镇子,进入古屠申泽地区。有大片的芦苇。
太阳正从狼山山巅快速滑落。路边的红柳丛在落日映照下如雾如花。
狼山高耸,大地无声。
我们要赶在天色尚明的时候寻找到鸡鹿塞。在林场五队,出杭锦后旗,入磴口县界。路左就是乌兰布和沙漠。
入磴口县界大约两公里,就来到鸡鹿塞下。如此宽阔的河谷和山口,长年流淌的河水,以及山口清晰可见的石城,明确告诉我们这就是鸡鹿塞。
侯仁之和俞伟超两先生曾联合写文章介绍他们对鸡鹿塞一带的考察,对汉代石城有详细的描述。
天色正迅速消逝,我们赶紧上城。
可是,最后的光线正在消退,黑暗渐渐升起。恰好这时数码相机的记忆棒也完全装满了。还好,我们总算在依稀可见的时候,来到了鸡鹿塞。
从汉代石城下来,已经没有光线,也没有力气,再沿着鸡鹿塞河谷向北作试探性穿行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们回到车上,掉转车头,沿着来路,奔向五原。从这个时刻开始,我们就开始踏上归途了。考察任务基本完成。夜里十一点,到达五原。连续三天逃命一般的急行军,使每一个人都感到疲劳。好在第二天,已经没有考察任务了。在五原,来不及洗去满脸灰尘,大家来到街心广场,吃煮水饺和烤羊肉串。饥饿的大雨一个人吃掉了五十五根烤羊肉串。还遇见一个醉酒的地方干部在那里宣讲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天很冷。大概是因为放松了,更感到疲累和寒冷。
第二天,走上110国道,直奔呼和浩特。考察结束了。
10-07-2003 03:2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