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ttp://www.wangf.net/old/forum/mind/12.html

文革初期美国人评估中苏关系

老冷

国家情报评估

华盛顿,1966年12月1日

中苏关系的前景问题

本文件的目的是考察当前中苏争执的新的事态发展,并考察其对未来这两个共产党国家的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结论

A.我们认为,只要毛泽东—林彪领导集团仍然保持权威,中苏关系就将会继续恶化。但是我们不能预见国家关系会被有意地加以中断;苏联人完全清楚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这种事态发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而中国人可能也这对河内可能产生的影响。

B.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争执会突然在近期爆炸性地转变为一种更加恶劣的局面的。越南战争给争执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推动力,有关主要负责人的情绪可能会对局势产生更大的影响,突发性事件可能会激起更大的敌对和更强烈的报复。而且,中国的局势是变化不定的,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国内的要求或者压力导致领导集团强行割断其与苏联之间的的联系。

C.从长期看,导致进一步的恶化或者导致争执缓解的重大变化的出现,都取决于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所发生的事。出现一个比其前任更加反苏的政权,当然也是一种可能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敌对就会达到一个新的严重程度。各种形式的合作,甚至包括苏联经过中国向北越提供战争物资,就可能终止。尽管中苏边界上的严重军事事件也是有可能的,但双方几乎必定都会设法避免战争。

D.如果北京出现更具灵活性的领导集团,就可能导致紧张关系的缓解。我们认为,任何中国政权都不会向苏联作出实质性的让步,但是为了某种利益而进行交易,比如恢复经济和军事援助,中国领导人会愿意降低争执的烈度。由于全世界都都开始认为两国之间会出现强烈的不和,所以即使是有限的中苏重新接近也可能对国际局势产生某些重要的影响。假设越南战争继续进行的话,则冲突的缓解还可能导致中苏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更大程度的协调。

E.尽管如此,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中苏重新接近都很可能具有其确定的局限性。我们估计在党的层次上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车做的可能性,几乎无法克服的怀疑和不信任的总体气氛也将会继续下去。而且,面对许多领域里的国家利益的冲突,中苏关系仍将十分脆弱。如果中国的力量开始提升其民族的自负心理,就会发生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边境上。

讨论

一、简介

1.中苏争执在最近几个月间大大加剧了。北京攻击苏联的频繁程度和怒气都增加了。莫斯科近两年来在争论中试图给人留下一种理智和克制的印象,但从8月起它已经开始以牙还牙地作出强用力的回应。中国谴责苏联与美国狼狈为奸,而莫斯科政策则指控北京拒绝与共产主义世界的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从而服务于帝国主义的事业。中国声称苏联领导集团有意识地把苏联变成资产阶级社会;莫斯科则宣扬中国当前的事态发展和政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双方都辩称,只要对方的现任领导人还在台上,它就是不可救药的。

2.苏联和中共之间的敌意当然已经存在了多年了。双方的差异尽管被掩盖着,但却是严重的。这种差异即使在相对和谐的斯大林时代也不时泛起,而公开的敌对至少可以追溯到1960年。中苏摩擦及其关系长期以来的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年来的争执中有许多问题被牵扯进来。各种问题的背后都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和野心的冲突,其中有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性质的问题,比如中俄在蒙古和朝鲜的竞争;而例外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产主义的特征,如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争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内部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财富和实力上的巨大差异,也成为两国之间之所以产生相互冲突的观念和对对方的恶感的重要原因。双方在共产主义的战略上的不同学说,文化上的反感,甚至个人间的憎恶(如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之间),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争执中某些关键的行动也刺激了双方的不和,这反过来又使冲突本身被加剧,比如苏联在五十年代末拒绝应中国的要求向其提供发展核武器能力所需的资金,而北京在同一时期决定向苏联在共产主义集团内部的控制发起挑战。

3.三方面的事态发展似乎对目前冲突的加剧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第一,中国在内部发生争论的同时,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向苏联及其追随者发起越来越猛烈的批判。反对国内的修正主义和反毛主义者的运动是中国领导集团明显的斗争的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显然也鼓励了对毛在国外的主要敌人进行类似的攻击。第二,中国在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日益孤立——它现在实际上已没有重要的盟友——这使北京感到忿怒和苦涩,而这似乎又促使它决心对苏联保持高傲的和不妥协的姿态。最后,越南的战争成为引起意见不和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这涉及共产主义的战略战术中最根本的分歧。

二、最近的情况

4.现在的苏联领导人在其掌权后不久的1964年底作出决定认为,苏联对华政策亟待变更。他们显然认为,由于赫鲁晓夫坚持与北京进行论战,并努力使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对中国人的观点进行正式的批驳,从而对苏联的威望及其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他们不想把苏联基本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立场纳入到争论中去,而且也许并不强烈期待与中国的关系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是他们的确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办法来扭转共产主义运动中对中国人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情况,并最终有助于将北京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孤立起来。

5.为了这个目的,赫鲁晓夫的继任者的行动带有精心擘划的克制,避免论战,从要求举行反华的国际共产主义会议的立场上退出,而且总的来说是要把继续争论的责任转移到北京头上。同时,部分地是为了回击中国对苏联不可信赖和软弱的指责,部分地是为了与北京就双方对河内的影响力进行竞争,他们也试图重新建立苏联作为一个重要的亚洲强国的威信,并公开地努力增加他们对北越的支持。而且,为了推行这个总的路线,他们对与西方的谈判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制,重新把一些冷战话语纳入其宣传中。

6.中共最初似乎误读了赫鲁晓夫的下台,把它当成是对修正主义的打击,以及他们自己的狂烈的革命路线的正确性的证明。他们很快地把苏联新领导人缓和论战的努力给顶了回去,而且显然没有估计到苏联新的策略的有效性。他们显然也没有估计到他们在海外遇到的一系列挫折,比如,1965年在苏联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够形成一个非洲和亚洲的联合阵线,具体表现有:他们在阿尔及尔会议上的惨败;在印度尼西亚失去其地位;以前友好的卡斯特罗把他们的贸易政策判定为一种政治讹诈;还有,他们在亚非中立国家中越来越不受欢迎。

7.中国人开始明白,事情正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他们以前的一些支持者,如日本共产党和北朝鲜,开始漫漫地脱离他们的阵营。但是他们并不改弦更张,而是继续执行其不妥协的政策,而且坚持认为“暂时的挫折”不能使他们偏离长期的目标。苏联宣称只有中国阻碍共产主义对北越统一的支持,面对这种指责中共越来越乏力,但尽管如此也不能促使他们修改其政策。实际上在去年春天北京在国内采取了一种路线,没有比这使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遭受更大损害的了,也没有比这更能使它在苏联的讥笑和叫嚷着的危言面前感到尴尬的了。的确,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都对中国所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感到大惑不解。红卫兵的胡闹的反党性质,毛主义的自大狂的诸般表现,中国的沙文主义,以及看上去已经席卷全国的大动乱,这些都使得各国共产党疏远中共。

三、当前的问题和事态发展

8.苏联和共产党中国今天会发现,保持一种即使是虚假的有意义的政治和军事联盟也是困难的。党的交往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国家间的关系是微弱的、正式的,并且经常是不客气的。文化交往仍然被保留下来,但规模很小。贸易曾经在1959年达到20亿美元的高峰,去年已下降到4亿美元,今年还可能会进一步跌落。只有数量微不足道的军事设备从苏联装船运入,主要是早先合同是规定的一些零部件以及一些中国可以自己制造或者从其他国家那里获得的设备种类。1950年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没有被正式宣布取消,但是双方都表示怀疑它还有会什么用处。北京已经表示它不会依靠——甚至没有必要取得——苏联的军事援助,但是苏联已经清楚地表示,在许多情况下它根本不感到自己有扩大这种援助的义务。甚至在涉及向北越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上,两国也不能轻易而顺利地进行合作。北京已经已各种方式阻碍苏联向北越输送的设备。

9.边境的形势。至少从1962年以来中苏边境就存在紧张局势。(当时约50,000名新疆边境牧民成群结队地移往苏联,而这明显地是为苏联所挑动的。)从1963年起,莫斯科已经对其临近中国的地区(特别是新疆和东北)的军事和安全力量进行了适度的加强。它还加强了其对蒙古的军事援助,今年开始在改过建设一个防空系统。中国人显然也开始对新疆的中苏边境地区的防空给予一定的关注。他们还试图对边境河流的使用施加严格的新规定,并且显然也给陆上边界附近的苏联人找麻烦。

10.共产主义运动的局势。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中苏的敌对仍然是紧张尖锐的。中国人颂扬毛泽东,贬损苏联,把他们的观点说成是“普遍真理”;而苏联人则让中国人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抹黑,并试图阻止中国人的运筹,他们的努力大部分是成功的。然而,在过去两年中这种竞争的性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苏联仍然必须对中苏分裂有所考虑,部分地是因为中苏分裂给一些盼望苏联控制的国家的共产党一个纵横捭阖的空间,部分地是因为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冲突中保持一种中立的立场,这其中最突出的是北越人。仅仅在两年以前,莫斯科的领导权受到严重挑战,而今天它不过面对着一个中国。对后者的的全力支持只能来自阿尔巴尼亚、新西兰共产党以及一些小集团和一小群明显地为中国人所控制联合阵线集团。

11.越南战争的影响。苏联已经不断地寻求把越南战争作为一个用以反对中国的问题。比如,他们曾指责北京拒绝合作致使未能“迅速阻止”美国的“暴行”,导致了战争的持续。而且,他们已经将其对北越的援助作为一种抵消中国的影响、增加他们自己对河内的影响的手段,通过这种做法他们显然已经取得一些成功。但是尽管这给苏联人提供了一个对付中国人的有效工具,战争还是限制了苏联在中苏争执中的灵活处置的能力。莫斯科必须容忍河内的骑墙态度,这也就意味着北越人不愿接受关于战争策略的政治指导。而且,由于中国人直接控制着陆上和空中的对北越的补给线,这也是一个限制苏联对河内的影响的因素。

12.战争的最终结果显然将会对未来中苏争吵的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苏联对战争的态度似乎是复杂的。战争造成了这样的影响,即它对美国的资源造成压力,对美国与欧洲国家和其他地区的盟国的关系造成负担,这一定被苏联认为是对它有利的。另一方面,苏联也清楚,这种形势带来了某种直接对抗的危险,而这种危险是他们在此时此地想要避免的。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是这样的,即通过某种政治程序,也许还可能包括谈判,给河内一个实现其在南越的目标的良好前景,以此来给美国的政策造成重大障碍。显然,苏联认为,开始按照这种目标安排事情的时刻还没有到来。但是面对中国对政治解决的持续反对,假如他们认为能够这样做,他们就会对北京在亚洲国家的共产党中的影响力进行打击。这也会对莫斯科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地位的重新上升大有助益。

13.对中国人来说,他们显然希望现在越南的斗争继续进行下去。他们把越南的战争看成是第一重要的反对其主要敌人即美帝国主义的“人民战争”。中国人宣称,这种毛主义的战略对革命的推进具有根本的意义,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能够支撑这种宣扬的结果。同时他们也希望削弱苏联的自我宣称,即其对革命斗争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四.短期的前景

14.最近在争执的发展中并没有显现出一副清晰的图景:相互驱逐所剩无几的留学生;中国人在北京苏联大使馆前举行示威;互相递交外交抗议照会;不断升调的互相责骂;而且从两国首都都传来这样的迹象,即向北越转运苏联提供的物资变得越来越困难。通常,象这样一种双边关系的迅速恶化很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彻底断绝交往。然而,中国和苏联都不允许事情完全出乎控制。

15.北京似乎愿意玩弄激起外交关系最后正式中断的危险,但是似乎不愿由它自己迈出最后一步。他们几乎肯定想要避免承担这样做的责任。而且由于考虑到全面的分裂会给越南人的战争和与河内的关系带来复杂的局势,或许还由于担心河内在必须被迫作出选择时可能与苏联站在一起,所以他们会避免这种全面的分裂。

16.苏联人可能希望避免国家关系的正式中断。他们可能认识到,他们之所以保持北京的存在有一系列的实际的理由,包括保留一个观察的据点。他们可能还认为,继续展示苏联的旗帜,会向中共党内某些反对现行的毛主义政策的份子提供某种鼓励;而且如果未来条件允许,这也会提供某种与这些份子建立联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仍然要考虑着手中断关系给他们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可能带来的代价。

17.在中苏关系中进一步的关系恶化似乎最有可能是一种近期的前景。苏联人希望对他们所认为的中国人不断加剧的弱点进行利用。比如,他们可能公开宣称他们私下已经表示过的意思,即毛—林政权已经放弃了共产主义,并在本质上变成一个法西斯专政。中苏边境上的事件可能会不断增多,尽管其严重性可能不会增加。几乎可以肯定,与苏联跨越中国向越南人送交物资有关的事情仍然会十分困难。被迫削减外交代表团的规模也是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能预见到,两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会被存心加以中断。苏联人可能对其采取这种行动所导致的代价保持一种总体的清醒态度,而中国人也仍然会担心这对河内可能产生的影响。

18.苏联人对中国的事态发展是真正感到担心的。他们也希望利用识时务的其他国家,希望确保中共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处于孤立地位。出于这些原因,莫斯科可能会继续寻求国际共产主义对中国的极端主义和蓄意破坏进行某种形式的谴责。但是苏联人知道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尽管对北京有敌意,但不会愿意举行一个明确以此为目的的国际会议,也不希望有任何威胁将中国驱逐出共产主义运动的企图。

19.争执的进一步加剧本身可能并不会在总体上使中国好战的国际姿态发生变化,也不会改变其外交政策。然而,这可能会对苏联的对外政策产生某种影响。我们认为,不断增强的中苏摩擦并不会自动保证苏联会相应地努力改善其与西方的关系。但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孤立和越来越不被信任,苏联已经对中国的指责不那么敏感,而且可能对中国在战斗性问题上施加的压力的反应也不再过多理会。比如自从8月以来,有一些迹象表明,苏联对在其与美国的关系上采取某些举动更有兴趣了。在任何情况下,仅仅是出于谨慎,莫斯科在西方避免危机的倾向都有可能因为它担心在东方可能遇到重大困难而加强。

20.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即争执会突然爆发性地演变为一种新的和恶性的形式,即使在近期也是这样。争执中主要人物的情绪可能终将起更大的作用,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可能激起更大的敌意,导致新形式的相互报复。而且,中国的内部局势仍然处于变化之中。有可能国内的要求和压力导致领导集团强行切断残余的各种联系。

五.毛后时代的展望

21.中苏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景——要么是进一步的、剧烈的恶化,要么是争执的缓解——似乎主要取决于中国国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我们无法预言,北京当前的动乱可能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也不能估计可能出现的变化的准确时间。

关系的剧烈恶化

22.当然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即在毛之后的中国出现一个更灵活的和更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政权。这样的一个政权,或者出于自己的目的,或者是因为错误的判断,可能与苏联一起改善关系。他们为此而采取的各种方式,以及这种行动的后果,是无法精确估计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即浓厚的敌意最终导致断绝在越南问题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在中苏边界上发生严重的军事事件也是可能的,但是双方几乎肯定都会尽力避免战争。中国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这可能会对它形成制约;而苏联为他们在军事上和政治上要付出的代价而感到忧虑,这又会对它形成制约。

争执缓解的前景

23.当前的苏联领导人——以及他们的任何可能的继任者——会认为应该由北京来改善中苏关系。他们既不打算、也不认为有必要对他们自己的立场采取重大改变。所以他们确信大多数导致和解的行动都应该由中国来作出,同时他们肯定也不会指望现在的中国领导集团能够采取这种行动。然而,他们可能会盘算,下一任政权会由不象毛那么反苏的领导人掌权。苏联领导人甚至可能认为,现在中国政策的激进路线将促使出现反对毛主义路线的事态的一天更快地到来。

24.一旦出现了这种事态,莫斯科就可能希望在苏联的倡导下建立某种共产主义的大团结,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指望把其与北京的关系恢复到五十年代中期以前那样紧密的形式。然而,苏联领导人也许会试图鼓励北京新的领导集团来结束中国公开的反苏运动,结束其与苏联在第三世界、在越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竞争。作为这个计划的组成部分,他们很可能会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

25.北京的下一任领导集团可能会对改善关系有兴趣。但是我们相信,任何中国的政权都不大可能为了这个目的而作出重大让步。在中苏争执的基调被确定下来的过程中,毛的性格当然起了很大作用,赫鲁晓夫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毛一旦退出舞台并由更灵活的领导集团接替,这也不会治愈所有的创伤,不会驱除根本的问题。中国领导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仅是毛——似乎真的感到他们在争执中是受委屈的一方,是被欺骗的受害者。更具体地说,苏联没有履行其给中国以广泛的技术、经济、特别是军事援助的承诺。更重要的是,任何可以想见会出现的北京领导集团都会保留对中国的民族独立、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优越性——或许还有种族上的优越性——的强烈情感。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中苏之间国家利益的差异很可能仍旧是摩擦和不信任的根源。

关系改善的后果

26.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领导集团可能会看到,减少中苏争执,以某种形式恢复与苏联的合作,这对它是有好处的。比如,它会看到恢复苏联的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是有利可图的。它可能会看到,恢复以前关于苏联承担的保卫中国的义务方面的信任是的努力有好处的。为了换取这些好处,它可能希望减少争吵,会希望同意与苏在越南进行合作——如果战争继续进行的话。

27.这样的一种协议甚至可能包括莫斯科、北京和河内在总体战略的问题上,以及在战争是继续进行还是安排解决办法的问题上达成协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出决定要继续打下去,河内就会以几种方式从中苏合作的建立中获益。它就会更快地得到军事物资,或许数量还会更大。比如,在中国为苏联建立供应基地会加速航海运输,并且可能会有助于所交付武器的混成水平。最后,更大程度的团结会使河内的政治声明和警告比以往更加有力。

28.即使苏联和共产党中国之间非常有限的亲善也可能在整体上对国际局势产生影响。世界舆论曾作出这样的估计,即估计两国之间的不和会十分严重,而世界政治的运作部分地是建立在这种不和继续维持下去的估计上的。舆论和政治运作上的变化可能会主要地来自中苏关系的这样一种调整,然而这种变化却是很难预测的。这些变化可能是微妙的和十分渐进的:比如,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缓慢地恢复信心;再就是,因为苏联在东方的边界更“安全”了,欧洲对苏联在西方的意图的担心不断加剧。或者,会产生某些影响更为重大的变化,比如在越南,可能还有印度。这些国家会担心中苏和好的趋势会严重威胁其安全利益。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认为可能的情况是,这些影响中的某些可能会导致一种有限的和好,这种和好并不能掩盖仍然存在的利益上的差别和冲突。

长期的观点

29.从长期看,如果中国在经济、技术和军事上都实现进步,则苏联对其边界上存在一个强大的中国的恐惧很可能会加深。在莫斯科的盘算中可能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种强大的中国不会出现,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一个强大的中国前景都不必然会阻止莫斯科寻求关系的正常化。但是我们认为,这会有助于限制苏联把中国作为一个盟友的倾向,并有助于促使苏联在其外交政策上作出其他选择。这些其他的选择可能包括:继续希望与日本和印度保持良好关系,以此来对抗中国在亚洲的影响;还有,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急迫地需要解决欧洲的问题。

30.对中国而言,虽然政权的更迭和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它愿意改善与苏联的关系,以期获得苏联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但是,北京不大可能为了这种援助而情愿在政治上付出很大代价。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接受苏联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权,不会放弃其在边境地区的传统利益,也不会放弃其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领导权的诉求。中国的要求,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的,都很可能使得一个接任的非毛主义政权仰仗日本和西方,以期获得中国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和技术。

31.所以,虽然我们认为中苏关系可能最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即改善国家间关系和缓解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但是我们同时也估计,在党的关系的层面是几乎不会出现合作,或不会出现积极的合作,而且会继续存在一种几乎不可克服的怀疑和互不信任的总体气氛。而且,面对国家利益在众多领域里的冲突,中苏关系仍将是高度脆弱的。如果中国的实力开始促使它伸张民族威望,就会出现严重的麻烦,特别是在边境地区。

2000-9-24 1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