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ttp://wangf.net/data/articles/b00/240.html

通史试卷幽默版

金轮法王

这几天正在批阅全校公选课“中国通史(古代史)”试卷。每年这门课的试卷里都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错误,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稀奇古怪,是指有幽默效果,这大概只有公选课才会有,各系专业课不一定能看到。聊摘几例于此,博大家一笑。要说明的是,把这些错误列出来,并不是要讥讽出错的同学。人脑并非电脑,谁都难免记错事情。如果犯错,宁肯选择有趣的错误。况且这些错误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

今年考试当中,我出的论述题比较笼统,所以问题主要出在相对具体一点的名词解释上。

名词一:盘庚

这个词,有些同学把它与盘古、武庚搞混了。我以前从未想到这三个人会混在一起。还有把盘庚当地名的。

错例一:远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开天辟地,产生了天地万物,出现了人类,是人类始祖。

错例二:商王室成员,商亡后,……管叔、蔡叔起兵,盘庚亦乘机起兵,后被击败,身亡。

错例三:中国古代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首都。商朝建立于盘庚,而后来都迁为殷,因此商朝史称殷朝。

名词二:郑和

郑和是古代名人,一般不会答错,但有一些画蛇添足和表达上的错误。

错例一:郑和,……皇帝曾赐他国姓,所以又称国姓爷。(按:与郑成功搞混)

错例二:郑和,明朝著名大臣,又称郑太宝。……(按:“郑太宝”大概是“三宝太监”的倒装加简写)

错例三:郑和,中国古代地理方面的学者,有“郑和下西洋”的著名事件。

错例四:郑和……曾七次下大西洋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当时西亚的人文思想,给国人的思想注入了全新的理念。

其余名词,类似错误较少(当然有完全不会的),仅有个别事例。

名词三:清议

错例: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上书谏议的方式。……

名词四:府兵

错例:汉时养于各府之中的兵称为府兵。……

名词五:徽商

错例:古代音乐的一种代称。古时音律有五徽七商,所以简称音乐音律为徽商。

由此又想起往年这门课考试中的一些错误。时间太长,大多记不清了,只记得两个比较有趣的例子。

例一:后周八十万禁军教头赵匡胤发动兵变,篡位,建立了宋朝。

例二:南宋爱国将领岳飞、韩复榘奋起抵抗,打退了金军的南侵。

这些错误给我什么启发呢?让我想到大学历史考试是否可以采取标准化的选择题题型。例如名词解释“盘庚”,完全可以改为一道选择题:

盘庚是:1.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人物。2.商朝后期国君,在位时迁都到殷。3.商纣王的儿子,周初叛乱被杀。4.商朝前期的首都。

再推而广之,还可以出下面的题:

一.中国古代有一位名人郑和。他是:1.东汉后期的经学大师。2.北朝高门士族荥阳郑氏的代表人物。3.明初宦官,曾奉命七下西洋。4.明末接受招安的海盗首领,其子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二.赵匡胤在后周的身份是:1.殿前都点检。2.八十万禁军教头。3.全国散打冠军,“太祖长拳”掌门人。4.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01-13-2002 11:57 PM)

【老冷】

印象中盘庚应算在殷商中期吧?

(01-14-2002 12:32 AM)

【褐玉子】

既然是“殷商”,那就是指定都安阳殷虚的商王朝。史载盘庚迁殷,那么他就应是殷商王朝的第一代国君。

所谓殷商中期大致是指殷虚甲骨的二三期。

(01-14-2002 11:55 AM)

【达尔巴】

呵呵,那天在金轮师法王处看见了,好像还有一个

郑和:曾七下西洋一带,是中国第一个到达欧洲的人

(01-14-2002 12:12 PM)

【卡卡】

幸亏我没选这门课,哈哈

当年是陈苏镇老师、刘浦江老师给我们开的中国通史,课没怎么认真听,上课的时候主要把时间用来琢磨老师了。陈老师喜欢戴一顶瓜皮帽,很酷地往讲台一站,把中文系的文弱书生都比下去了:P

当时陈老师说的一些话,在我们中间很流行,比如,“硬伤”这个词,问一下所有中文95的学生,都会说,啊,是从陈老师那听来的。后来我们很勤勉地频繁使用这个新词,还会扩展用法,比如——###,你嘴角有一个硬伤。(注:指一个饭粒)

想起陈老师,我就莫名其妙地想起这句话:以霸王道杂之

刘老师看起来真不像老师,像一个走错教室的学生——我们都很喜欢他。他上课的时候胳膊会很忘情地拧在一起,那是高难度的动作,我们学不来。刘老师的课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有点难,我有两页的笔记,记了讲西夏文的什么问题,记得很满,可是我后来就从来没看懂过那是些什么:P

后来要考试了,刘老师说,你们写个报告交给我,随便,什么内容都行,我们苦恼坏了,中文系老师还没给过我们那么大自由呢,这上下五千年,写什么呀?我们想写命题作文。

后来我写了。。。细细,不能说。很可笑的题目。可是因为写得很有天真的激情吧,刘老师竟然给了很高的分。我激动坏了。那时刚上大学,自卑得很,突然有老师肯定了,意义很重大。

在中文系,自己不是个好学生,当年为考试可没少临阵磨枪,有的时候实在太努力了,考试的时候因为缺少睡眠,就常常答串了。那次考目录学,发了试卷扫了一眼,发现都会,就很快地答完,交卷,收拾书包回去睡觉。出教室的时候听见高路明老师很悲悯地对下一个交卷的男生说,看,###这孩子考糊涂了,都答串了。。。。

后来得了86分,懊丧死了。

(01-14-2002 01:15 PM)

【褐玉子】

大学的文史科是决不能施行标准化考试的(以选择题为主),那只能是知识庸俗化,相反搞知识竞猜到不错。最佳的测试方式就是论文,只要导师有良心,学生决不敢胡来。

笑话么,也有一则……

9X年考古硕士考试:

题问:请名词解释“玉蟾岩”?

答曰:玉蟾岩,其形如蟾,其质青玉,故曰“玉蟾岩”。

(注:玉蟾岩是一处考古遗址,位于湖南道县境内,原名蛤蟆洞,其中发现了距今超过1万年的人工栽培稻遗迹)。

(01-14-2002 08:20 PM)

【吠陀熊】

京师大学堂宣统元年年假考试题目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学部·教学学务》卷79)

国文科:

-

顾亭林论文须有六经之旨,当时之务,试申其说。六经分类与文字有何作用?

-

中西历史科:

-

周之发祥始于何地,取毁何其勃焉,大封同姓异姓,各有胙土,其用意何在?何以东迁以后周室日微,宜如何因时制宜,以保国家而维郅治?大国文明共有几国,界于何地?为大引线于西欧者是何国?埃及早达文明,何以与中世纪势力最微?

(01-14-2002 10:10 PM)

【隔水观音】

卡卡,刘浦江老师也教过我们,他最后的考题中有一道是让列出二十四史分别是哪些,我凑了好久也凑不够,交了卷之后才想起,忘了写辽金史。

考试!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飞刀,又见飞刀!

(01-14-2002 11:11 PM)

【卡卡】

小观音,所以你惨了,竟然敢不写辽史、金史,哈哈

考试总是要考地,考过就海阔天空拉。当年绿屋还没拆掉,可以租小说回来看(很脏、很脏),有一次咱们系考试结束特别早,比我订票时间早了足足一个星期,我就到绿屋租了古龙回来复习,美妙啊美妙。这就是考完试的乐趣吧。你看,咱考完了,老师就忙了,要改卷子,要收集笑话,哈哈,咱去看小说消一大闲去:))

(01-14-2002 11:40 PM)

【kyoto】

卡卡,刘老师是我的研究生班班主任,我们全班开班会,他坐在其中,不自己站

上某阶段,大约不错的:(

(01-15-2002 12:58 PM)

【正版】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其实这很说明很说明问题地。因为法王出的这些题目基本上说来,如果是高二的学生来做的话,拿个90分是没有问题的。就算是我教的韩国学生,也肯定不会错得这么离谱。关键是,高中的教育才过去那么一年两年,基本常识就差不多全还给老师啦。是这些孩子记性不好?还是高中教育太不扎实?还是通史的问题都太难了?显然都不是。咱们的中学生还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考完了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就是北大学生啊,悲哀悲哀。

(01-15-2002 01:28 PM)

【褐玉子】

所以,大学里应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翻书

(01-15-2002 05:32 PM)

【liang155】

把学过的知识忘掉一些不见得糟糕,

糟糕的是把一些错误记得挺牢。

何止北大,哪个学校都差不多

现在的教育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不是让你有真正的学问

不是让你能够思考问题

猜吧,慢慢的猜...

(01-16-2002 01:35 PM)

【金轮法王】

今年有幸看到了北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试题。与往年一样,有一些谁都会答的送分题,还有一些出题较偏的拉分题。拉分题中包括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名词解释:

——万宝山事件

我是搞古代史的,第一眼看到这个名词,觉得模模糊糊有点眼熟,但细想起来又十分陌生。毕竟本科毕业已经十多年,现代史忘得差不多了(好在按照张三丰的理论,忘的东西越多,武功越高)。但作为考研的考生,通史刚复习过,好像也应该会吧。然而,事实上,答对此题的人极少。

经翻书,“万宝山事件”大致是这么一回事:

1931年7月,在长春西北万宝山村的日本租地,日本招引朝鲜农民越界前来垦荒,与邻近的中国居民发生冲突,颇有死伤。日本借此在朝鲜发起排华风潮,迫害华侨。这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华的前奏。

此题5分。据我粗略观察,只要答出“中国东北”和“日本侵华前奏”两项要素,老师就会给2到3分。但最多见的是如下回答: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万宝山屠杀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次政变又称万宝山事件。

这样就很难得分了。还有更有趣的答案:

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我党高级干部万宝山,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党中央为惩治腐败,杀一儆百,对万宝山处以死刑。这就是“万宝山事件”!

(04-07-2002 12:10 AM)

【I服了YOU】

还有一个(真实的):哪位妇女把海南岛黎族纺织技术传播到了长江下游?答案:黄道婆。学生回答:黄脸婆!

(04-08-2002 04:01 PM)

【小桃红】

答万宝山腐败的学生,我猜一定是时事学得好。心想历史系考研,怎么也得和现在反腐倡廉的大形势联系在一起。所以干脆照此瞎蒙。加上“万宝山”这三个字怎么看怎么象腐败分子的名字。:)

(04-09-2002 09:24 AM)

【独自行吟】

我觉得万宝山的题目答成腐败分子,应该和潜意识有点关系。著名腐败分子王宝森的拼音是wangbaosen,与“万宝山”的声母相同。估计那学生一时记忆混乱,在潜意识的作用下,最后写出了“万宝山”是“腐败分子”的答案。

(04-10-2002 12:49 PM)

【紫藤花】

学生挺可理解的。

一道题不会,肯定是不忍心放一块空白在那里的。

我当初考新闻的研究生时,也碰到根本没听过的名词,

那也要瞎编一大堆出来。

说不定运气好,撞上一两句沾点边的,能得几分算几分。

说起考试,写论文自然比做试题好。

现在想起在历史系的若干考试,背得最熟的,忘得也最快。

写过的论文,多多少少却还有一点印象。

(04-10-2002 01:18 PM)

【可有可无】

特庆幸没考研

特害怕自己答出的问题把批卷子的老师气死

幸亏幸亏

(05-25-2002 11:01 PM)

【飞狐】

以前没想过这么多

一直以为历史只要掌握一个大概的脉络就可以了。

一直认为历史的学习是对其中的的经验和内涵的了解与体会就够了。

现在看了这些题目,想想自己脑子中的答案......汗颜羞愧

真是应该好好的复习复习那些基础的东西了,HOHOHOHO

记得以前为了给老师的阅卷增加一些乐趣,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

9·18事件是发生在(肯德鸡),发生的原因是(肯德鸡上校和麦当劳叔叔为了抢市场姐姐而引发的黑社会殴斗......)

(05-26-2002 11:09 AM)

【蔓陀萝】

我上中学的时候,考试成绩并不重要。一次历史考试,一题为:猿是怎样变成人的?一生答:类人猿在劳动中,把身上的毛磨没了,就变成了人。历史老师将试卷全校展示。

(07-30-2002 08:04 PM)

【直接冲击】

壮着胆子小声问一句:怎么会出这些题呢?

(08-11-2002 09:45 PM)

【慢慢进攻】

风闻法王讲课,说到元朝皇帝的汉语水平似乎不太过关,和国家领导人的英语、瑞典语、罗马尼亚语有一拼。

觉得法王的考题和讲课风格很象,要是考试出这样一百道选择题,该是多么刺激的好题目呀,为什么不该出这样的题呢?

(08-11-2002 10:44 PM)

【lqmky】

“金”老师

这算什么,不是说北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考试一题曰:

名次解释:丁陈反党集团冤案

有同学把“陈”说成是陈平原。

偏巧陈平原老师阅卷,他地同事(阅此卷者)看到后当即将此事告知众人,众人纷纷向陈老师祝贺。

所以我建议将此题改为选择题:50年代所谓“丁陈反党集团”的“陈”指:

A陈寅恪B陈企霞C陈垣D陈平原

(09-06-2002 07:43 PM)

【diamonds】

50年代,还有选陈平原的学生,应该无条件录取。

(09-06-2002 09:2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