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ttp://wangf.net/04/003/003.htm

好学深思没个完

老冷

本王一键之误,金轮法王揪住不放,痛诋本王“不通酒道”。烟酒茶肉,人间福乐,本王岂有不知哉。当年西征,和布克赛尔一役,乌苏天山之战,本王挺身犯难,浴血沙场。金微山风涛顿息,伊犁河为之不流。北狄西戎,皆成杯下冤鬼;室韦突厥,抃舞欢呼统领。当是时也,本王身被箭创,坐骑亡,兜鍪失,濒危者数矣,环视左右,唯有莫问出处力战护驾,而号称酒徒之金轮法王,竟何在哉!孰谓当年逃兵,今日乃敢以“酒道”自眩,本王老矣,为之强起。欲以“酒道”质之法王,——接招吧你。

朱有燉《元宫词百章》之六十七:“白酒新蒭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又之七十:“独木凉亭锡宴时,年年巡幸孟秋归。红粧小伎频催酌,醉倒胡儿阿剌吉。”

这两词都涉及元代的饮用酒。傅乐淑《笺注》解释了打剌苏和阿剌吉,但是他对这两个词的异同,显然缺乏了解。我下面提出几点意见。客中无书可抄,论证不得不疏,大意而已。

一、这里的白酒,是指黄酒的一种,可能是白曲所酿。

二、打剌苏本来指各种酒,以黄酒为主。元制酒人六十人,分为酒、湩、膳,主酒者曰答剌赤,故知打剌苏含义宽广,唯不含奶酒。但是这里的“西凉打剌苏”,应当是指葡萄酒。大约高丽人奇妃喜欢西来的葡萄酒。苏者,水也。打剌(答剌),不指本来意思。

三、阿剌吉是蒸馏酒,即今日之白酒。

关于白酒起源,众说纷纭。愚意倾向于李时珍首倡之元代说。盖元人特重饮酒,宣徽院所领二都造酒机构,远多于前后时代(其中有明显继承金代而加膨胀者),如尚饮局、尚酝局、醴源仓、尚珍署、安丰怀远等处稻田提领所、太仓,此外还有典饮局、嘉酝局等。这些专业机构,对技术改进一定有很大推动。而且,蒸馏器、冷却器这种东西,决非传统所有,亦非可从传统酿酒法中递进发生者。本王颇疑此法由制香制药之术中引发而来,而制香制药之蒸馏冷凝技术,为大食商人从阿拉伯地区传至岭南,南宋时代当已进入北方,蒲寿庚之流,其功臣也。故金代已有小型蒸馏设备,以其微小,不合制酒,当仍为香药而设。到元代,遂有应用此一技术而制白酒者。

元代为我国酿酒技术大飞跃之时代。葡萄酒之改进,蒸馏酒之诞生,黄酒酒曲之丰富,国家酿酒机构之复杂,俱足令法王骄傲豪迈,微醺之中睥睨当世矣。

2001-05-29.12:06:21

何田田

时间:2001-05-29.18:53:27

“本王一键之误,金轮法王揪住不放”。真爱五粮液的酒徒,怎能容忍此粮变彼粮?该揪该揪,嘻嘻。

唯有莫问出处力战护驾,而号称酒徒之金轮法王,竟何在哉!

这又是什么典故?

和墨山王一块儿喝酒,又要护驾又要考证酒道的,看来喝的辛苦啊。:)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5-29.20:42:44

墨山王万里之外,不忘考较老衲。足下所谓酒道,与老衲所言殊非一事。盖足下与莫问出处等人所长,乃灌酒、拚酒,非饮酒,更非品酒。尔等莽夫之勇,老衲雅士之怀,焉可相提并论乎?

回到正题。

①关于白酒,敝意以为是带糟之浊酒。《周礼·天官下》:“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礼记·内则》:“酒:清、白。”郑玄注白酒为“事酒、昔酒也”。事酒是新酿酒,用于祭祀,昔酒为陈酒,平时饮用。二酒皆汁、糟混合,去糟存汁则为清酒。《太平御览》卷843引《礼记外传》谓昔酒“久成而色白”。卷844引《魏略》:“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清酒作为酒更纯粹,故有“圣人”之美誉,级别高于“贤人”。蒭者,滤酒之筛也。“白酒新蒭进玉壶”,白酒经蒭过滤装壶,实际上已近于清酒矣。

②打剌苏,蒙古语,主要指黄酒(米酒),广义上也包括葡萄酒等果酒。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有详细考释。西凉打剌苏,可能指葡萄酒,也可能是指河西地区所产某种米酒。

③阿剌吉指蒸馏酒、烧酒,亦即今之白酒。关于中国蒸馏酒之起始,聚讼纷纭,李约瑟、蓧田统、袁翰青、梁方仲等中外高人皆曾论述,似已难有我辈置喙之地矣(可参李华瑞《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8期)。综合诸家意见,元朝有蒸馏酒,无可置疑,唯此物是否在宋朝已经出现,看法颇不一致。较近之研究主要分两派。杭州大学黄时鉴先生仍主“元朝说”,认为元以前有关“烧酒”的材料皆不能明确肯定为蒸馏酒(见其《阿剌吉与中国烧酒的起始》、《中国烧酒的起始与中国蒸馏器》二文,收入同氏《东西交流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河北大学李华瑞先生则主“宋朝说”,亦言之凿凿,颇为有据(见氏著《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在下与黄先生曾有二面之缘,于其学识深所景仰,故在蒸馏酒问题上夙信其说。然适才匆忙翻阅李著,又觉“宋朝说”似亦难完全打倒。例如他使用了南宋黄幹《勉斋集》卷18《石门酒器铭》的材料,指出南宋已有蒸馏酒的“烧器”,有一定道理(这条材料黄先生似未看到)。李氏并且认为:中国蒸馏器的制作工艺是继承商周甑釜的传统工艺而来,初非受西域影响。黄先生也不否认中国很早就有蒸馏器(他引用了马承源《汉代青铜蒸馏器的考察和实验》一文,载《上海博物馆集刊》第6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只是强调它在元朝才用于制酒,并且有较大改进而已。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5-30.17:28:12

如果有学者“一键之误”,将“穀梁传”打成“穀粱传”或“穀粮传”,并且连错两次,墨山王认为此人学问靠得住乎?“五粮液”错为“五粱液”,于酒道而言性质亦同。

卡卡

时间:2001-05-30.20:39:38

哈哈^_^

我的各门课几乎都有可能提到“穀梁传”,我呢,懒得很,也糊涂地很,法王写的liang2,我笔记上可都出现过,甚至有的时候呢,我画一个”~”代替。最头疼看文字学、说文解字、出土文献研究、战国文字等课的笔记:因为画了太多“~”,我都不知道它具体代替的是哪个字,哪个词乐!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5-30.21:31:33

年轻人出错字是正常的,不足深究。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5-30.21:35:59

(补)都是四人帮的流毒。老衲的徒弟达尔巴,出的错字才可笑呢。本门之丑不外扬,不说了。

老冷

时间:2001-05-31.08:49:44

一、关于《元宫词》“白酒”是指黄酒而非蒸馏酒,法王赞同我的意见,这很好。但是,法王举了一堆先秦汉魏的材料以为佐证,实在有耍花枪的嫌疑。需要更适当的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元代佚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乙集,提到“白酒曲方”,记载了详细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所指便是黄酒而非蒸馏酒。在元代以前,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也提到“作白醪曲法”和“酿白醪”酒法。在元代以后,明朝的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也载有制“白曲”之法。现代黄酒酒曲中著名的“厦门白曲”和“宁波白曲”,就继承了古代的名称。白酒曲之得名,当与根霉繁殖呈现白色有关。用白酒曲所酿之黄酒,遂得名白酒。法王也说:“蒭者,滤酒之筛也。”可是,既经筛沥装壶,怎么又说是“带糟之浊酒”?可见对白酒二字之来历,还是不清楚,理解成米糟的颜色了。我以为,元宫中之白酒,是清酒而非浊酒。

二、关于蒸馏器的源头问题。

法王所举马承源《汉代青铜蒸馏器的考察和实验》一文,是关于蒸馏器出于传统工艺的关键论据。其实最早发现这件东汉青铜器有点像蒸馏器的,是马承源的部下吴德铎(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载《辉煌的世界酒文化》,成都出版社,1993年)。马承源随后用此器做酒醅试验,宣称:“此蒸馏器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蒸馏酒,又可以提取花露或蒸取某种药物的有效成分等等。”然而,任何对此青铜器有直观印象的人,都会注意到,它其实就是传统器物中的甑,并无密封盖,也没有冷却器,缺乏蒸发室和热交换器,如何收集到酒、花露或药液呢?马承源说“我们配制了一个能密合于甑口的金属园顶盖”。这个做法,有点类似今人以火药制火炮从而认为宋代发明火药即意味着宋代火炮之诞生。(同时,马承源也承认:“用它来制取蒸馏酒,可能是不敷需要。”)尽管存在这些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仍然有学者进一步对此器的断代提出了质疑。比如大陆学者洪光住和台湾学者刘广宁等(洪光住《中国酿酒科技发展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91-192页)。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的周嘉华等人,还以四川新都和彭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的酿酒图,力持东汉已有蒸馏酒的观点,早经有识批驳,亦无足论。所以,汉代有蒸馏器之说,不能成立。李华瑞、黄时鉴,都被马承源的青铜器专家的名声给唬住了。

法王又举李华瑞所用南宋黄幹《石门酒器铭》中关于南宋已有“烧器”的说法,退让说,宋代已经有蒸馏酒之说“有一定道理”。其实,唐代诗文多见烧酒之名。白居易便有“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之句,雍陶有“自道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句,李肇《唐国史补》有“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句。袁翰青便据以论定:“烧想必就是烧酒的别名。”(袁翰青《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56年,96页。)其实烧酒,是古人饮用黄酒时的一种方法,加热黄酒,又名“温酒”,其法至今不衰,加热黄酒的器械(酒具)很多,黄幹所铭“酒器”,便属此类。

最早讨论蒸馏酒起源问题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蒸馏酒“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个“酒露”二字,十分重要。酒露二字对于蒸馏酒的描述,一定是得自“香露”这类名字的启发。这就使我们回到我最初的观点上来,蒸馏器用于处理“酸坏”之糟酒,是在长期为提取“香露”而发展蒸馏技术之后。提取香露,在波斯、阿拉伯地区有悠久传统,其加热和冷却工艺早已发展成熟,唯因其地不曾发明酒曲,故不能用此技术以制酒。海运发达之时代,即中亚、西亚全面伊斯兰化的时代,剔除了中亚粟特人的中间贸易角色,大型西亚设备之运输及大量西人来华成为可能,南洋、西亚香料及香料之高级提取制品风行华南、华北。在这一情况下,蒸馏器、蒸馏技术,为满足合香制香之需求,亦得进入中国。1975年于河北青龙县出土之金代铜质蒸馏锅,当即属于这类器物。由于传统黄酒酿造技术的高度成熟,蒸馏香露之物,得转而为制造白酒矣,此人类文化交叉互益之又一佳例也。蒸馏酒之始于元代,实为确不可拔之论。

研究蒸馏技术之源流,须注意两点:一,必须有经得起检验的文献和考古材料;二,应当明白,凡新技术之出现,必有充分坚实而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预为古人开智慧。凡主张白酒起源于元代以前之各说,观其论证过程,莫不有妄自尊大之嫌。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01.00:15:41

老冷不用墨山王之名了?如是考虑“天无二日,地无二王”,恐有僭越,也不妨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任选一种。要不怕麻烦,还可以选二十等爵,如“墨山五大夫”之类。

关于白酒,老衲的确是小小耍一花枪,老冷所解或更近事实。不过我总觉得白酒与新蒭相连,似总有一过滤过程。白酒谓其过滤之前,非过滤之后也。如陕西之稠酒。只是引的材料离元代太远,确无足够说服力。

蒸馏酒的问题,则至为头疼。要不是老冷上次发招,本来我也是相信“元朝说”的,只为接招之需,看了“宋朝说”的一些材料,反而吃不准了。兹引用其若干观点以作回复,主要出自李华瑞书。故以下与老冷拆招者非金轮法王,乃李氏也。

①李氏认为,唐诗中的烧酒,当指本草纲目卷25提到的“葡萄烧”,类似于今之白兰地,亦属于蒸馏酒。并引《太平御览》卷972《果木部·葡萄》载“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所造酒“凡有八色,芳辛苦烈,味兼醍醐”。又谓黄酒加热前代固尝谓之煮酒,为何至唐另创烧酒一词?

②关于黄幹《石门酒器铭》,李氏提到黄幹曾任监酒务一官,熟悉制酒过程。曾自言“幹属以蒸烧事冗”(《勉斋集》卷26《申崇德县乞追究钱福札子》),《本草纲目》述蒸馏酒时谓“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用语相同。蒸烧一词当与煮酒概念有别,“烧器”亦非用于简单的温酒加热。李氏还举出了宋人将“煮酒”、“蒸酒”并列的事例,证明两者非一事。

③李氏举出宋人唐慎微《证类本草》引《贞元集要广利方》云“治蛇咬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易”,认为解蛇毒须用高乙醇度酒,此酒当为蒸馏酒。

④又举彭龟年《止堂集》“酒性大热,是以凝寒不冰,沃火则炎”一语,因能燃烧,故谓为蒸馏酒。

⑤又举宋诗“一杯未尽朱颜酡”,“一生须几两,万事付三杯”等句,及《侯鲭录》引苏轼语“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谓宋朝已有高度酒。

⑥黄时鉴先生引用马承源蒸馏器文时,转述并总结了该器形状(有附图),指出它带有聚液槽、聚液流管、出液流管等复杂装置,与甑釜之类已有本质区别,“体现了中国蒸馏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并因而怀疑其年代。似乎此器的性质还是可以肯定的,年代则可再讨论。

不知可否调和一下。西亚蒸馏器和蒸馏技术传入中国当有其事,然中国自己也有蒸馏传统,如道士炼丹之类活动,于蒸馏技术亦尝有过摸索。李约瑟即有长文探讨东亚蒸馏器,并分析其与西亚同类物品之区别。中西交融,器形渐加改进,由蒸馏香料、水银等物渐及于酒,国人对高度数蒸馏酒亦日渐适应、喜爱,遂有元朝蒸馏酒之大盛矣。

老冷

时间:2001-06-02.18:57:19

黄文所附图(马承源提供),是靠不住的。丹士炼丹炉,其结构逻辑也全然不同,不能自然地衍生出蒸馏器。这一点有人讨论过。法王所举各例,唯黄幹《石门酒器铭》比较坚强。也许,宋代已经有蒸馏酒的萌芽,而其技术思想及设备渊源,还是要从外来因素中寻觅。

我们讨论苹果和金桃,重点在观察元代中西交通的具体情状,今缕陈白酒起源,也是着眼于此。法王当已明此意。问题尚多,法王勿酣睡。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02.19:12:14

老冷:老衲焉有时间酣睡?足下躲在湖南,老衲可是要替你去出席论文答辩会了。两大本博士论文,刚看了一本的开头。拜托请过几天再发招,感激不尽。

老冷

时间:2001-06-02.19:49:53

哈哈,好说好说。我下了决心,要躲过答辩高峰,看来接近成功了。念在你替我受累,可抵当年临阵脱逃之咎,我四天内不向你出招了。

老冷

时间:2001-06-06.19:45:08

期限已过,明天出招。法王小心了。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06.22:21:21

原来老冷已秘密回京。足下早不回,晚不回,偏在老衲代你出席完论文答辩才回,当真可恶之至。念在有200元答辩费进账,就不与你计较了。

出招能否再宽限几天?本周内我还要参加五篇论文答辩,博士一,硕士四。足下再施夹攻,我命休矣。如不肯宽限,望于下列题目中命题:

①唐后期宦官专权。②四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王朝祭礼。③南北朝隋唐胥吏制度。④明朝文官铨选制度。⑤明朝恤审制度(热审与大审)。⑥清前期督抚制度。⑦清前期烟草之传播。⑧清朝湖南水稻生产。

以上是我已参加和即将参加答辩的论文主题。如能从中命题,亦可对我有所启发。我已定下原则,拿出在往复上与老冷等人切磋的精神去出席答辩。简言之,就是看明白论文的主旨和思路,进入其领域与之对话。要提出实在的问题,不提虚的,同时话不在多,不罗嗦。尽量保证不让作者感到“其实我的论文他根本没看懂”,“他说了半天,其实什么都没说”,“他是来滥竽充数的”,“他白拿了答辩费”。呜呼,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尚望老冷配合,暂缓出招。

老冷

时间:2001-06-07.09:50:55

这几个题目倒也不错,只是不能从《元宫词》中找到。所以,我还是循着《元宫词》的故道,寻找中西交通方面的题目吧。应法王哀求,出招时间再拖后三天。

老冷

时间:2001-06-10.15:41:03

时限到了。接招吧。

朱有燉《元宫词百章》之二:“春日融融上翠台,芳池九曲似流盃。合香殿外花如锦,不是看花不敢来。”之七:“合香殿倚翠峰头,太液波澄暑雨收。两岸垂杨千百尺,荷花深处戏龙舟。”

傅乐淑《笺注》以合香殿为香殿。略云:元大都香殿有三,傅氏谓此处所指在西宫西御苑内,并引陶宗仪《辍耕录》“宫阙制度”条:“香殿在石假山上,三间,两夹二间,株廊三间,龟头屋三间,丹楹,琐窗,间金藻绘,玉石础,琉璃瓦。”据此,石假山,或即是“翠台”、“翠峰头”。

案大都香殿,原不止三。法王熟诵《元史》,当知大内香殿之外,天坛、太庙、社稷坛、东宫,皆有香殿。

香殿之名,何德有如是之多也?盖香之用途,自佛教输入以后,始分为礼忏供养与自我装饰之两途,古之椒香,代之以西来之各种上等香料。元代大都之香殿,亦分兩途,如天坛、太庙、社稷坛者,为祭祀之仪注,如大内及东宫之香殿,则自我奉养、奢侈腐化之用也。前引《元宫词》所言“合香殿”,即属后者。

然而,香殿何得又名合香殿?

疑合香者,苏合香之简称也。《元宫词》之七十四,有“苏合薰衣透体歆”句。

关于苏合香,今查得若干史料,胪陈于下,供法王核验。

《后汉书》卷88西域传大秦国条:“合会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三国志》卷30魏志注引《魏略·西戎传》,称大秦有“一微木、二苏合、狄提、迷迷、兜纳、白附子、薰陆、郁金、芸胶、薰草木十二种香”。《宋书》卷69范晔传载晔撰《和香方》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柰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梁书》卷54诸夷传,载扶南国于天监“十八年,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又中天竺国条,“其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多大秦珍物,珊瑚、琥珀、金碧珠玑、琅玕、郁金、苏合。苏合是合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云大秦人采苏合,先笮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国贾人,是以展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郁金独出罽宾国,华色正黄而细,与芙蓉华里被莲者相似。国人先取以上佛寺,积日香槁,乃粪去之。贾人从寺中征雇,以转卖与佗国也”。《魏书》卷83西域传,载波斯国出“熏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

苏合香有固体之丸状,有液体之油露。丸状者,或系煮煎香料之后所余渣滓之团结物,即一香丸也。《旧五代史》卷58崔协传,载任圜之言,以为朝廷不相李琪而用崔协,“舍琪而相协,如弃苏合之丸,取蛣蜣之转也”。液体之苏合香,又称苏合油,接近今之香水。《元史》卷209安南传,载世祖中统三年诏,要求安南国自次年始,“每三年一贡,可选儒士、医人及通阴阳卜筮、诸色人匠,各三人,及苏合油、光香、金、银、朱砂、沉香、檀香、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绵、白磁盏等物同至”。苏合油,明代又称苏合香油。《明史》卷320外国一朝鲜传,载永乐元年四月,“复遣陪臣李贵龄入贡,奏芳远父有疾,需龙脑、沉香、苏合香油诸物,赍布求市。帝命太医院赐之,还其布”。

案,当伊斯兰时代,中亚与西亚统一于阿拉伯旗下,影响于中西交通者甚深。苏合丸与苏合油,皆远自大食东来,其制作技术亦渐渐东传。提取苏合油,即所谓香露,采用蒸馏冷却技术,此白酒起源所必有之一环节也。今有问题如下:

一、今日供养焚香,何时由佛教供养,扩展及于传统祭祀?所焚之香,何时定型为细柱状之枝香?其成分与装饰之香有何异同?

二、合香殿,是否有自己“合和诸香”、自己合成香料以制香的意思?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1.15:37:56

“教然后知困”。老冷的问题越来越难了,兹胡乱抄撮诸书以作回复,敬请真懂此问题的高人批评指正。

①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朝始有记载。盖将香料用火焚爇,使其香味挥发于空气之中。此种焚香须用香炉,汉时名为“博山炉”,刘向曾作《博山炉铭》记之。如用于薰蒸衣被,则又有专用的“薰笼”,内置点燃之香料,其上覆以衣被,使附染香气。然汉人焚香,多为品赏香味,初非用于供养祭奠。其用于祭奠,当源于佛教。《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汉武故事》:“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事之。”《魏书·释老志》亦记其事,称“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此说实出于南北朝人附会,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辨之甚详。然由此适可反映中土传统祭祀与佛教祭奠之最大区别,即前者杀牲血祭,后者焚香礼拜也。东汉后期道教形成,其祭祀亦焚香,或当出自佛教影响。国家祭祀典礼中采用焚香仪式,似较早见于唐中叶。《旧唐书·礼仪志六》载天宝八年闰六月敕文:“禘祫之礼,以存序位,质文之变,盖取随时。国家本系仙宗,业承圣祖,……已后每缘禘祫,其常享以素馔,三焚香以代三献。”唐朝崇奉道教,尊老子为祖先,故宗庙禘祫采用焚香之礼。宋朝亦崇道教,故《宋史·礼志七》载朝谒太清宫仪注,有焚香仪式,《礼志二十五》载高宗闻钦宗讣音,“焚香举哭”。宋朝帝后时至宫观烧香,材料亦不乏见。唐宋时人受佛、道二教影响,在小范围内或非正式场合焚香祈祷,当属常见之事(著名事例如后唐明宗半夜焚香祝天,祈祷降生真命天子救民水火,赵匡胤随即诞生)。然如郊祀、社稷等国家大祀典,恐仍沿用传统祭礼,是否普遍焚香,甚属疑问。盖郊、庙、社稷广置“香殿”一举,首见于元朝,当与其佞佛有关,前代似未之见。《元史·祭祀志》中频繁出现“香祝”、“迎香”一类仪式,亦非前代史志所有。

②细柱状之枝香,似出现甚晚。宋人陈敬《陈氏香谱》备载制香、焚香之法,皆为制成饼状、丸状焚爇,或即以粉末焚之,并无枝香。明后期人周嘉胄《香乘》卷25始见枝香制法,系用竹篾滚沾香料粉末制成,名为“棒儿香”。然此种“棒儿香”在《香乘》书中所占篇幅甚小,大部分篇幅仍是香饼、香丸、香末也。如此,则枝香之出现,或当始于明朝。

③祭祀用香,与日常品赏之香,成分有无区别,殊难考论。盖古代香料种类繁多,除各种原始香料外又有各种混合配制的“合成香料”,名目几于不胜枚举,实难确定何种用于祭祀,何种为日常品赏。疑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明显适用范围,祭祀时但取时所贵重者而已。

④与此相联系,有关老冷就“合香”一词所提出二解,敝意颇倾向于后者。盖苏合香只是古代香料较著名之一种,非有独霸特出之地位,何以只用其名为殿名,不用其他香名,实难以解释。而“合和诸香”则是古人制造香料时常用之法,盖彼等往往不满足于单独一种香味,而颇热衷于混合不同香料,制造特殊香气,观《陈氏香谱》、《香乘》诸书尽可见之(记得《红楼梦》中有“冷香丸”,似即此类物品)。《陈氏香谱》卷1“合香”条:“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疑元朝宫中用香多为合成香料,故殿名“合香殿”也。

老冷

时间:2001-06-11.16:12:22

《元史》卷27英宗纪,至治三年三月乙酉日,“宝集寺金书西番《般若经》成,置大内香殿”。据此,大内香殿,也是佛教供养场所。颇疑所谓“香殿”,皆属供养之地,只是元末盛行密宗,顺帝倾心所谓秘密双修,此等行为,必当在佛教供养之地如香殿中进行,因而,香殿乃别具一意义。合香者,或是宫中特别之称谓?

达尔巴

时间:2001-06-11.23:09:52

呵呵,小徒一直在旁观二王切磋,深为佩服。

老冷的下个问题说不定可以做我毕业论文的题目了。

八月

时间:2001-06-11.23:16:29

中药有“苏合香”,是一种香树脂,属“温开”药,可以开窍、醒神,常用来治心绞痛。中药店有售。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2.09:58:09

“香”的概念在佛教颇受重视。佛典中有香界、香室、香阴、香国、香象、香盖、香严等词汇,皆罕见于他处。香殿的字面意义为燃香之殿,引申意则可指佛殿或供养之地。《辞源》“香殿”条引严武《题巴州光佛寺楠木》诗:“香殿萧条转密阴,花龛滴沥垂清露。”

看来达尔巴要挺身而出,代接老冷下一招,实是忠义可嘉。望老冷考虑其实际功夫,出招时将难度系数降低60%。

峻旭

信箱 时间:2001-06-12.11:28:27

敢问二王:收徒有何标准?是否需骨格清奇,天赋异禀?

老冷

时间:2001-06-12.12:51:50

哈哈,达尓巴要代师接招,难得难得。至于论文题目,在我看来,无处不有。即以我和法王前面所拆各招为例,没有一招是拆到了透彻地步的,大可以再深入。可惜这些都非我与法王专业兴趣所在,只是闲来逗逗闷子,倘能因此激发真正好学深思之徒如达尓巴者,透彻地解决其中一两个问题,则可谓对学术略有贡献矣。

法王谓“香的概念在佛教颇受重视”,甚是。佛教输入之前,中国人谈到芳香,多用“椒”、“兰”等名,汉魏以降,香字用途始广,同理者有金银宝珠之类。《三辅黄图》谓长乐宫有椒房殿,此西方香料未大入之时也。武帝之后,長安乃有合欢殿、披香殿之名。其中披香殿尤其影响于后世文学歌诗者甚深。如沈约《昭君词》有“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句,李白《阳春歌》有“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句。后之词曲,往往简称香殿,实际仍用披香殿之典。如五代前蜀之毛文锡《恋情深》有“宴余香殿会鸳衾,荡春心”句,未可遽据以为成都有香殿也。

为佐证法王关于佛教重香之说,聊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六里的一段话:“我又善知和合一切诸香要法。所谓无等香、辛头波罗香、无胜香、觉悟香、阿卢那跋底香、坚黑栴檀香、乌洛迦栴檀香、沉水香、不动诸根香,如是等香,悉知调理和合之法。又善男子,我持此香,以为供养,普见诸佛,所愿皆满。所谓救护一切众生愿,严净一切佛刹愿,供养一切如来愿。又善男子,然此香时,一一香中,出无量香,遍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或为香宫,或为香殿,如是香栏槛,香垣墙,香却敌,香户牖,香重阁,香半月,香盖,香幢,香幡,香帐,香罗网,香形像,香庄严具,香光明,香云雨,处处充满,以为庄严。”

佛经中多见“香殿”之名,以为佛陀、如来、菩萨之居所。而元代众建香殿,广置香殿之名,或确实得于佛典。

老冷

时间:2001-06-12.13:00:46

峻旭:法王的徒弟是学校给他安排的,当然他自己也努力过。至于是否骨骼清奇、生具异禀,就非我所能知了,只有法王清楚。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2.21:35:59

骨骼清奇,生具异禀,这是南海鳄神的收徒标准。

达尔巴

时间:2001-06-12.22:20:05

老冷之言,让达尔巴汗颜不已,莫非一句戏言扫了墨山王雅兴

驽钝不堪之徒,还是好学旁观为妙,

或者回西藏去苦练三年再说

走也,走也

老冷

时间:2001-06-13.01:20:58

达尓巴:我的雅兴能是这么容易被扰的么?你还是不要旁观吧,有机可趁时,上来接一招半招的,甚或主动放出一招半招的,倒是你检验这两年在法王门下所学功夫的好机会。想当年你初入武林,随我转战江湖,既无名门高徒门派声誉之累,又无托福G考毕业论文之逼,轻松淡泊,蓝天白云。往者往矣,烂漫桃花,变成达尓巴;美味红柿,变成干柿饼。居然在老冷面前自称“驽钝不堪之徒”了。收起这些虚套套,想想当年咱们如何喂招、如何切磋,且演一出“冷教师调教九蛟龙”。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3.11:25:48

老冷说得是。达尔巴就算不用本门武功,只用当年跟“大师父”老冷学的粗浅功夫,也未必不能接一招半招。对方尚未拔剑,就先“走也”,此乃霍都所为,岂达尔巴所当为乎?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3.11:48:49

又致老冷:达尔巴两年来随老衲练的一套独门功夫,唤作“元典章”。不过其修为尚浅,只练了三分之一,练时还经常打瞌睡。这门功夫甚为难练,全国年轻人练者恐不超出十人。前天两位美国高手打上门来,其中一位南加州大学的Bettine Birge,汉名“柏清韵”,竟然也练过这套功夫,让老衲好生吃惊。老衲小露身手,将其打得落荒而逃。达尔巴只要在现有基础上再进一层,将来到了美国,估计也能扬威异域。

达尔巴

时间:2001-06-13.13:57:04

呵呵,本来就不太会在网络上交流,一看老冷发言之势就吓得要走,惭愧惭愧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3.16:55:08

不过话说回来,让老冷出题做毕业论文是不合适的。老冷招法诡异,剑走偏峰,充满邪派气息,非我佛门堂堂正正之武功。还是接着做本门既定之题,闲时腾出手来,胡乱和老冷走两招便了。

小简

信箱 时间:2001-06-13.21:55:44

把美女高手打得落荒而逃的,那个那个

(中心词为空,请对号入坐)

您那徒儿,要左哄右哄,唉,可惜了法王一世英名

达尔巴

时间:2001-06-13.22:39:12

法王一向以德教学,只可惜小简难窥就里啊!

老冷

时间:2001-06-13.23:59:51

下雨之前,听到了哭鼻子的传说,哈哈,我之过也。其实,那样说,是怀念起了从前的时光,比如,在红石峡清澈的河水里,在雨雾蒸腾的崆峒山上,还有,那些在昌平偷柿子,在榆林买西瓜,在都兰找面条,在同心吃羊肉串的日子。小桃红已经毕业了,要远离我们了,步她后尘的人还多呢,我虽号称坚强,亦不免作多愁善感状。遂有那几句戏言。其实人生各有缘法,时时处处,皆有美丽。——是不是呀?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6-14.00:31:24

老冷不必伤心。将来一旦小桃红、达尔巴等人在美国立足,必然像郭靖对待柯镇恶一样,将你接去发挥余热,看家护院。

达尔巴

时间:2001-06-14.08:57:54

那日见到老冷回峻旭的帖子,正在用老冷所授的“自然码”整理资料,一时委屈莫名,有了几句牢骚之语。这几日又正为各种“所逼”烦恼不堪,老冷的话可谓正中伤心之处,又有些误会……呵呵,丢脸之事莫要再提。

达尔巴尚未窥透网络门径,此功修为甚浅,还需努力。

唉,他日回忆起来,这桩事说不定也可列于同心吃羊肉串等之后了。

(另:昨日直接从图书馆奔法王处,还不知道事情的发展,法王又不动声色,回来之后更觉丢脸了。)

杠头

时间:2001-06-14.11:02:47

元典章的功夫是应当好好练练。如果将来不干这行当然要另说了。

老冷

时间:2001-06-14.12:13:13

元典章相当于浑元功,自然码只能是伏虎拳之类了。不过,法王也不要把元典章说的那么邪乎,据我所知,这个杠头先生就深通此功,常常在大杂院小孩子们当中露一露的。我猜想,这门功夫有点像著名的神僧佛图澄所表演的撮土生花之流,主要是唬人的,如其不然,在咱们大谈元代史事的时候,何以不见深通元典章的杠头出来杠一杠呢?显见得是不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