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ttp://wangf.net/04/005/002.htm

近日进货的新书和即将引进的

行人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版

到李叔同,颜文梁为止的内容相当好.或许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在那以后的东西就是不耐看了.或许是国乱外患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两宋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乱,然而那时留下来的中国画其内涵何其之广搏,是我们这些人看了无不为之感叹的.此书放在床边的边柜上,晚上睡前看上一段.书太大而且有两册,否则的话阅读时间还能够多一些.

M.盖尔格:[艺术的意味]/华夏版

几年前在图书馆里看过第三语言版,当时就为其吸引过.中文版前一段时间看到书店里有,觉得没有太多的时间看了,就是没拿下.上周四还是买下了......这需要静心阅读的,正在想放在什么时候阅读呢......

黄仁宇:[关系千万重]三联版

阅读文人墨客们的闲杂笔也是一种乐趣.这本书是放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看了.

顾颉刚:[我与古史辨]上海文艺

当年仅化了一元钱就将[古事辨]扛回了家,这是一本相当有意思的书.遗憾,近来已经没有时间看了.但是当年阅读这本书的惯性,是导致把这本小册子拿下来的原因了.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大象出版社

当年的IHI的传教是针对整个非基督教文化国度的.我想IHI最清楚所有地方的传教结果都不会像中国这样.政治上的原因是一回事,文化背景上的原因更是如此了.另外传教士利马窦生前死后在中国大陆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些.据说文革期间他的墓碑也被拆除了,前几年又被修修耸一新了.......该书是各个时期来中国传教布道的教士向IHI通信的汇编.阅读起来确实令人说不出的感觉.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之间确实相互难以理解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将自己立与时间空间之外以第三者的冷静心理来审视这些的话,或许能够有一个客观的理解.遗憾的是虽然是远离我们百余年的事情了,而今对照一下依然如此清晰可辨......读后的心情相当沉重.......

H.CHIPP[欧美现代艺术理论]吉林美术

印象派之后,从塞尚到达达的艺术家们自己的书信等文字资料.近来对立体主义的勃洛克的画特别感兴趣,看到其中有年轻勃洛克的一篇文章好是喜欢,遗憾概书三本一套,不拆零.没办法,犹豫了一下还是拿下了.......其实自己知道塞尚之后的绘画能够接受的实在是少不胜少了.......

就这些了.

2001-05-27.10:00:53

行人

时间:2001-05-27.14:20:21

近来就是丢三落四的,把即将引进的部分拉下了.补上两本:

  1. 保罗-亨利.朗格:[西方文化中的音乐]贵州人民版

早年阅读了浪漫派部分的中文版,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后来想尽办法想阅读全书.多年后有机会买下了外文版.当时还想将它翻译出来,托出版社的朋友打听了一下才发觉中文版的版权已经在5年前就被西南某出版社买断了下来,只好断念了......我觉得这套书最吸引人的就是文艺复兴到古典之前的部分了.当年觉得浪漫派部分相当好的,现在阅读起来觉得偏颇了许多.当然,想看看这本影响了鄙人音乐观念的中文版.昨日在音乐书店看到了这本书,价钱不匪.想来是某个连锁书店的会员,这样的话可以节约一点银子了.......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这本书了.否则的话不便宜呀,亿张唱片的价钱呀.......:(

阿恩海姆:[现代艺术史]天津人美

早就眼馋了,遗憾也是不便宜......但是还是会搬回来的.......:)

补充如上

翼之美

时间:2001-05-27.16:03:58

前几日在书店看到一本《西方音乐史》,作者亦是朗格。与你提及的是一本书吗?

行人

时间:2001-05-27.16:10:54

估计就是那本了.但是名字应该是[西方文化中的音乐]吧.开面应该是1/16(787_1093)大小,硬封面.估计能有5,6斤重吧.当然内容的话力重千钧呀......^V^

PS.双休的时候这个坛子也休息吗?没人来呀......

金轮法王

时间:2001-05-27.16:53:19

我有一本朗格的《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张洪岛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好像就是行人兄所说“浪漫派部分的中文版”?不过这本书对我来说深奥了一些,感到似懂非懂。

行人

时间:2001-05-27.17:20:50

那就转让给我吧:)

我自己的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看的已经不成样子了.当然也有爱乐朋友在到处找这本书讷.记住出手的话,可别便宜了......:)

正话开始:

没错,正是张洪岛翻译的.后来老先生自己写了一本[西方音乐史],说实话不怎么样.乱遭遭的.事实上朗格的这本书的该部分,现在回过头来想,不怎么样.实际的东西和自己的感情混合在一起,好像朗格想将这个部分搞成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那样.远不如他的巴洛克部分那样分析的客观.再者,鄙人还是觉得应该重新审视浪漫派.当然当年年轻看了这本书确实首鼓动.一旦远离了那个年记回头看看确实觉得几分幼稚和固执了.恰如听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一样,能够有一种站在高处回览来程的机会的话,再看这本书或许是一个机会.

不过,朗格在这部分的观点还是比较情绪化的.其中他将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说的一文不值,弄得我至今对这部作品偏见依然.不过最后一部分对于雷格尔的评价太低调了.鄙人还好没有相信他的,近来听了一些雷格尔(REGER)的钢琴作品,发觉情况并非如此.我觉得20世纪钢琴音乐中应该有此人的一个位子.然而整个世界的情况远非如此.当然近年来像雷格尔/布索尼的钢琴音乐开始有人关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