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ttp://wangf.net/04/006/007.htm

又见黄刺玫——乱写的题目

老冷

5月3号,我以为43楼北侧白杨林的旧书摊开市了,就到学校去,谁知早来了一天,不免怏怏然。到二体地下书店找平衡,竟然遇到一批旧书,其中有汝龙译的《契诃夫小说选集》十余册,自然是全数收了。这种译本前后出过很多版,我上本科时在海淀买了80年代重印的很多册。现在遇到的这十几册,分别是平明出版社(1953年)和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两种版本,有趣的是居然并无重复,可以凑成一套(当然还缺很多了),虽然装帧微有不同。

其中有《艺术集》。这一册第一篇小说是《带叭儿狗的女人》。大概是1983或1984年,在《外国文学》或《世界文学》上,译有一篇纳博科夫(?)的评论,专门讲这篇小说的,推举为古今短篇小说的典范。因此,我买到《艺术集》以后反复读过,印象似乎并不觉得好到哪里去。那时我最喜欢的中短篇,是乔伊斯的《死者》(The

Dead)。

这次买到的是更古老的《艺术集》,就回想起了小说的许多情节、文字,就重读一遍。于是,意识到我现在能够理解这个故事了。故事说的是,莫斯科的中年男人古罗夫在海滨渡假地,邂逅了来自圣彼得堡附近某小城的带叭儿狗的少妇安娜·塞尔盖叶芙娜,建立了仓促的情恋关系。假期结束,两人各回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们似乎再也回不到自己原有的生活中去了。思念使他们偷偷相聚,真实的却不是现实的,他们的生命被撕裂了。就这么一个如今会被视为老套的故事。我再读的时候,却非常非常感动。契诃夫独有的冷淡干净的叙述,使故事具有寓言的色彩:在多少年代里、有多少人在证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啊。就好象我大学毕业离校时,曾看着扯下了蚊帐和凉席的架子木床发呆,心想:几十年里,这个床上,有过多少相近的梦想和眼泪啊。

小说从古罗夫的眼睛看故事的推进。古罗夫是那种刚刚接受了平庸人生的人,有正常人都有的妻子,“他早就开始对她不忠了——不止一次对她不忠实了。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他差不多老是说女人的坏话,每逢人家在他面前谈起女人,他总管她们叫做‘劣等的人种’。”这个需要女人又经历过情感教训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的引诱女性的机会,这一次他努力的对象是安娜。安娜是那种婚姻不幸福、体味人生还比较浅的女性,经不起古罗夫的手段和魅力,很快就跌入陷阱。到了分别的日子。送走流泪的安娜,古罗夫思忖着:“他的一生又添了一个插曲,或者一段韵事,这件事也结束了,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回忆……这个从此再也见不到的女人跟他过得并不幸福,他待他固然真心的热烈、温柔,不过在他的态度里,在他的口气里,在他的温存里,却有淡淡的叽嘲的影子,还有年级差不多比她大一半的幸福男子的那种粗暴的傲慢。他呢,却始终说他温和、不平凡、高尚;在她心目中,他显然跟他的本来面目不同,这样说来他在无意中欺骗了她……”这一段心理活动非常有趣。从这样盘旋来去的思索和反省中,我们可以预感到故事不会就这样随着火车的远驶而结束。

莫斯科的时光没有把记忆抹去,古罗夫的经常生活也没有让他变得更成熟、更稳重。他终于找借口出门了,来到小城,象初恋少年那样守候着安娜。从此开始了他们的秘密生命。原来这就是爱情。爱情使人做不理智的事情,爱情使人危害自己的利益,——而同时,爱情使人对生命有了自觉,对世界有了敏感。最初的热烈之后,他们必须面对真实与现实之间的分裂了。他们总是相拥而泣,互相安慰,说:“我们来想个办法。”小说最后,温情的契诃夫写到:“仿佛再过一忽儿,答案就会找到了,于是灿烂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似的。他俩都明白地感到,结局还远得很,那顶复杂、顶困难的一段路,现在只不过刚刚走开头呢。”

春天的阳光活泼得有点辣味。走在校园的黄刺玫旁边,会想起很多往事。有些往事是你尽量要压抑它,不让它往上浮的。校园变化很大,许多见证过我们青春的东西,都不见了踪影。黄刺玫依然盛开,却不是你偷偷接吻的那一丛了。

2001-05-08.12:56:45

隔水观音

时间:2001-05-08.13:27:04

黄刺玫?恐怕是红杏花吧?:)))

老冷

时间:2001-05-08.23:44:38

中午贴这个帖子,就估计到会被人扯点奇谈,夫子自道之类。现在看,肯定有人这样说了,却被好心的斑竹删了,保留下观音这个委婉一点的。哈哈,其实不必呀。校庆那天,也就是买书的第二天,回学校办事,见了许多白发校友相携游故园,一层年年都有的感慨袭上心头。就想写这个帖子了,那时想到的,很宽广,照那个思路,是写成冬之旅之七的,要借着写校园之旅,而观察人生之旅。可是,当天回来做别的工作,次日又和将无同、大慈善家等高人一起喝酒,把事情延宕下来。今天偶得闲,上午办了件杂事,中午匆匆写起来,忽然看见快一点了,吓得立刻发送。然后去学校上课了,连午饭也没吃上。于是,就只写了个原计划的十分之一吧。近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面对生命中那些隐秘的阴影?昨夜靠着贩子的长舌传音,听到老二批评往复的“知识上的恐惧”,我同意他的意见。知识上的恐惧,其实和个人情感上的恐惧一样,都是护短藏拙的心理作怪,都是面对外部世界时的自我保护。这个问题,我存在,往复诸君也是存在的,连老二也跑不脱——他就不敢在这里谈历史,并非他不懂或没有想法,而是恐惧。中午我写这些文字时,就有勇敢面对生命的豪情。毕竟我通过观察自己,而体味人性的种种缺陷,已经很久很久了。而读到这篇帖子,就这个问题生发耻笑嘲弄的人,要么是年纪尚幼,没有被考验过,要么就是古罗夫那种骂女人的心理了。——完美的人格,或完美的生命,只存在于理想中。所以,我对于残缺而自觉的生命,还是敬重多于怜悯。

一笑了之

时间:2001-05-10.00:59:55

呵呵,这挤兑人的功夫见涨呢~

哈哈,最让人忍不住的是还“豪情”了。

老冷看道格拉斯主演的《后起之秀》没?这电影有意思,呵呵,看了让人恼火.里面那首'事情改变了'〈Things Have

Changed>还得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歌曲奖.哈哈,颁奖典礼上那哥们唱了唱,把俺那个乐的.还记得句歌词大意---这世界上所有的真理构成了一个谎言,睡在我身边的人我不爱他.

看来没吻着黄刺玫是常态呢.^0^

恐惧跟谦虚是有区别的哦!!!哈哈

上次你抄的哈贝马斯那句话,跟你今天这个消解面子的说法其实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可要真正面对,俺不乐观.俺这种人比较现实,要是换了俺要这么参加肉体缺席的面子盛会,也是无所适从.哈哈,肯定没你现在做得好.

但是要注意的是,身处于这盛会的边缘,俺怎么会恐惧呢?

比如你们谈苹果,哈哈,那是行内人的游戏.俺们这种外行要谈,既浪费时间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再则个人觉得更多的是考察记忆力与资源而已.俺以为对外行而言,做一趟观念的冒险更具有诱惑力的.但是这类话题少之又少.

楼下一篇《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是什么》倒是有点意思。俺个人还是有些问题的。

历史意识是什么?再说中西的对比,俺以为意义不大。倒是比较传统与现代更具有意义,而作者应该是认识到这点,并且着重点也在此处,但并没有点明。

而所谓毁料与“以垂训为说教为目的的史学”,对“历史意识”而言哪个更具有本质性特征呢?

即使要强调中西的异同,那么,家学在“为万世开太平”的观念下演变的公学与经院式公学的区别又何在呢?

呵呵,说实话,看了这篇帖子,要在制度上走一个因果是很容易的。但是在深入思想并没有见到什么新意的。

最近重读霍金的《时间简史》,里面一句话很让人震动。抄给你看看:

我们必须要接受的观念是: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空间——时间的客体。

哈哈,老冷你联系联系《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前言的一段话:实际上它把我们引向另一个星球,人的另一个天地......因此,必须抛开我们周围的现实,才能妥善地从事这次回到几世纪前的旅行,才能重新找到长期使世界禁锢在某种稳定状态的那些规则。

有什么感想呢?

纯属扯淡,随想随打。

哈哈,感觉是俺是上套了呢。^0^